关注CCTV娱乐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会馆有戏”传承传统文化 市民百年戏楼做月饼、听昆曲

时间:2022年9月11日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 (杜燕 杜颖)听昆曲、品茗茶、赏明月、话中秋……中秋当晚,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会馆有戏——中秋昆韵话月明”专场活动在百年戏楼正乙祠举办,市民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明月当空,市民们在正乙祠聆听中秋节的起源,老北京中秋习俗,戏曲的文化传承和正乙祠的前世今生……,  据介绍,正乙祠,又名银号会馆或浙江银业会馆,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原为明代道教古寺,清康熙年间,浙商再集资购地扩建正乙祠,内设戏楼、大堂、后室、廊庑等,每年春秋两次集会,祭神祈福,饮馔宴乐。正乙祠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称为“中国戏楼的活化石”。肇建之初,以南方昆曲表演为主。后京剧艺术风行北京,诸多梨园泰斗和名角都曾在此献艺,盛况空前。,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的一声暗含伤感的赞叹,时光仿佛穿梭回了百余年前正乙祠戏楼内名家表演的繁华盛景。在白墙灰瓦、雕梁画栋的古朴院落内,市民穿上精美的昆曲戏服,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学习身段动作,用心体会昆曲之美。,  吃月饼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压模、定型,在正乙祠,市民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蘸上红颜料,亲笔在三瓣嘴上勾勒出一条细线;画上特有的山型眉,身后插上一杆靠背旗,一只英俊威风的兔儿爷就完成了。捧着亲手制作的兔儿爷,有市民表示回忆起童年过节时的乐趣。,  北京市西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自信,是藏在骨子里的根和魂。在中秋之际,将“会馆有戏”系列活动与传统文化节日有机结合,打造崭新的互动体验,让市民更加真切地体会中国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分享新时代的文化盛宴。(完)

     

Copyright © by CCTV娱乐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