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观潮】, 今年以来,主旋律创作精品不断:《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打动观众,收获骄人的票房和口碑成绩;《你是我的春天》以短小多样的故事集锦,还原平凡而英勇的抗疫群像,展现生生不息的“春天力量”;《奇迹·笨小孩》展现一群平凡人组队创业,共同追逐幸福的故事……这些是主旋律电影多元创新格局的缩影。近年来,创作者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融合发展,不仅在题材、类型上锐意拓展,更在时代意识、主题选择、人物塑造、叙述视角、制作模式、形式策略等多维度上运用新思路,进行新探索,以庄重豪迈、惊险刺激、青春洋溢等多样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诉求。, 主流价值传达融入多元类型叙事, 主旋律是一个既有内在约定和本质属性,又颇具开放性与包容性,能不断实现自我纳新、动态发展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电影界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以来,主旋律电影应社会历史发展、大众审美变迁,以及电影产业升级而不断发展变化。从以较为直白单一的手法聚焦重大和革命历史题材、英雄模范故事,逐步进阶到注重电影的商业属性、大众的观影心理,进而成功将主流价值、类型生产、工业美学紧密联结,使一开始疆界分明、各行其路的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流电影”等定义就是以“赋名”的形式肯定这些创作生产理念的新变。, 在众多流行的创作理念当中,探索主流价值传达与类型叙事表达的多元联结方式,用符合观众期待的冲突模式、移情方式来润物无声地实现价值认同、情操陶冶,成为当下电影人的主要着力方向。比如《长津湖》《狙击手》《金刚川》等战争片以英雄成长与保家卫国双线并行,运用强情节和震撼视效增加作品的戏剧动力和情感张力,将牺牲的价值与信仰的力量展现得荡气回肠。同样主打动作场面的《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聚焦和平年代的反恐、禁毒行动,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独行月球》《外太空的莫扎特》则采用类型复合的手法,各取所需地将科幻、奇幻、喜剧、灾难等类型元素组合搭配,在提升观赏性、扩大受众面的基础上传递珍视亲情、护卫家园、守望相助等人类共通的情感。, 以人民为中心展开火热现实, 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真切反映社会现实、真挚摹写人生百态,始终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主潮流。但在同样题材故事中,我们却能看到创作者在主题选择上的多重面向。如《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红花》都围绕“敬畏生命”这一文艺创作中的恒久命题展开叙事,在直面现实境遇的同时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但《人生大事》揭示主人公找到人生意义的过程,《送你一朵小红花》展现患癌少年的唯美爱情。《奇迹·笨小孩》《一点就到家》在勾勒人际关系之余,亦将“人与城市”“人与乡村”的复杂情感一一道来,叙说青年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空间中白手创业、脱贫攻坚的中国经验。, 塑造各种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也是主旋律电影创新拓展的重要途径。比如《1921》《革命者》的创作者们别出机杼地运用以人物驱动和结构事件的手法,充分调动电影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元素,多视角、诗意化地铭写历史事件,展现老一辈革命者的心理状态与精神气质。影片《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烈火英雄》《紧急救援》《守岛人》《攀登者》等,均以在各个领域、不同职业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新时代英雄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坚守初心、追逐梦想的过程。灾难、疾病,乃至时间是他们强大的“对手”,更是他们身上所拥有的职业技能、敬业精神的精准“试纸”。无论是革命历史年代的英雄,还是现当代生活中的模范,我们看到了主旋律创作人物塑造的共同追求——即找到人物精神与当下时代生活的连接点,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英雄的平凡与不平凡。, 用细腻表达呈现中国故事, 新近的主旋律电影还以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叙述视角架构个体、家庭、集体与国家之间的互动联通。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表现了历史瞬间、个体情感与社会记忆之间的互动渗透,巧妙地贯通了个体心灵史与国家建设史、地方发展史。这三部“我和我的”影片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出现并非孤例。还有《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构成的“建国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组成的“中国骄傲三部曲”和《中国医生》《长津湖》《无名》汇成的“中国胜利三部曲”,一方面从商业上发挥品牌效应,有效地保持了受众连续观影的兴趣;另一方面不断唤醒对前作的观看记忆,也使该系列自身的主题表达更具广度与宽度。这与“我和我的”系列采用多位导演各拍一部短片萃聚成长片的制作模式,以及作品内部多个故事散点透视的手法可谓异曲同工:由点成面,聚沙成塔,以多个个体故事汇聚成宏观意义上的“中国故事”。, 当下,我们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时代征程中,电影人既要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艺术作品去展现国家意志、诠释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也要坚持多样化格局,充分尊重电影创作的发展规律,不断探求叙事艺术、工业技术、商业美学与历史使命、文化担当相结合,倾力创作出兼具视野广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艺术力度的电影佳作,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国电影在思想境界、艺术品格与产业规模持续跃升。, (文章作者:叶航,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研究〔1978—2020〕”阶段性成果,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Copyright © by CCTV娱乐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