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CTV娱乐报,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中国文保“药方”为古丝路希瓦古城解“疑难杂症”

时间:2022年10月04日

  中新网兰州10月4日电 (潘博 冯志军)“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这句在古丝绸之路上流传下来的谚语,道出了希瓦古城的绝美。针对千百年来因多种因素叠加遗留的“伤痕”,中国资深文保单位近年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对症下药解决了这座古老文化遗产的“疑难杂症”,使其焕发新的光彩。,  希瓦古城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部阿姆河下游的绿洲上,自公元4世纪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商贾云集,物济东西,演绎了一段段传奇故事。千百年来,该古城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有“博物馆天堂”的美誉。,  记者4日从中国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以下简称“中铁西北院”)获悉,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人文合作的重要项目,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双甲”资质的该院,承担了“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深度参与了古城的保护修复工作。,  据介绍,希瓦古城里保存着数十处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部分已年久失修。为此,中铁西北院组建了一支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探测、变形监测与测量测绘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赶赴希瓦古城进行实地勘查。,  “文物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性。”中铁西北院表示,对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文物进行加固修缮和保护,其实就如同富有经验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给生病的老人家看病诊断、找出病因、开药治疗一样。,  所谓“望”,就是对古建筑开展全方位的测量测绘和变形监测;“闻”就是对古建筑开展全面的信息采集和标本取样;“问”就是对古建筑开展详尽的勘查和数据采集;“切”就是对古建筑里出现的“疑难杂症”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并找出病因。,  “希瓦古城地表水下渗、原古建结构偏移等是造成文物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经学院和清真寺建筑穹顶及墙体的倾斜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中铁西北院一方面积极联系国内采购特种施工设备与发运任务,另一方面顶着烈日对古建筑进行了全面勘测,最终找出了导致文物建筑出现病害的真正原因。,  针对希瓦古城古建筑群的“疑难杂症”,一副标本兼治的“药方”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清真寺和经学院等建筑有固有的工程做法、用材和传统施工方式。每个文物保护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希瓦古城文物保护项目,可以借鉴类似经验,但绝不能因循守旧去套用原来的保护方案,必须因地制宜创新工艺工法,以期达到在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能够不断优化和完善保护方案。,  其间,中铁西北院文保中心团队充分考虑并结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对其原有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痕迹都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不断尝试行业前沿技术,创新工艺工法,运用科学检测、监测手段,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最小干预原则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合理严谨如外科手术般的修复技术,确定了建筑结构加固与建筑残损维修的措施。,  在维修中,尽可能使用当地传统材料和工艺,遵循可识别原则,对建筑损伤进行修复补强,确保建筑形制完整、结构安全稳定,使建筑历史信息得到保留和延续,更好地彰显遗产价值。,  中铁西北院表示,在千年的岁月里,希瓦古城曾被摧毁过四十多次,正是“一带一路”建设让她重获新生。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不仅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彩,也成为丝绸之路人类文化遗产合作保护的示范项目。(完)

     

Copyright © by CCTV娱乐报,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